吃喝着,也便說起來。
這老嫗從夫姓劉,前些年先帝在時,各地藩王叛亂,這些黎明百姓流離失所吃盡苦頭。
老嫗一家北上逃難,一路上死了不少人。
老嫗的兒子們從軍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,兒媳一個難產一個改嫁,還有個女兒餓死在路上。老嫗拉扯着兩個孩子隨着難民到了京都。那時候六王爺還不傻,反而是個聰慧機靈的孩子,能文能武,十分得先帝重視。
老嫗帶着兩個孩子沿街乞討,恰好遇到了六王爺的馬車,被帶回府里當個僕人做些簡單些的輕鬆雜活。
後來六王爺從馬上摔下來暈了過去,等到醒來,人也變得痴傻了。
府里人一開始還藉著先帝爺的光,好吃好喝的伺候的六王爺。後來看到六王爺難堪大任,不得先帝偏愛,便漸漸懈怠起來。常常幾天不記得給六王爺飯吃,就算給吃的也是些餿飯剩飯。更不用提當著六王爺面嘲笑捉弄他,反正六王爺也只是個傻子,又不會告狀。
先帝去世後,皇位傳給了二皇子。
先帝膝下八位皇子,先太子率軍打仗平反戰亂,一着不慎中了圈套,屍骨無存。本來先帝器重的是六皇子,六皇子痴傻之後四皇子才漸漸得了重用。
如果不是六皇子痴傻了,當時保四黨和保六黨之爭,恐怕要持續許久。
可誰也沒有想到,先帝臨終前把皇位留給了憨厚老實的二皇子。
二皇子登基後,給皇弟們賜府封王,卻也引來四皇子一派的嫉妒和不滿。
幾個皇子之間明爭暗鬥,暗流涌動。
反而是痴傻的六皇子不被注意。
只是六皇子的日子過得更心酸了。
先帝去世之後,無人再管六皇子。府里的奴才丫鬟見榨不出油水,紛紛棄主,還帶走了六王府為數不多的值錢物件,宛如盜寇。
老嫗替六王爺心痛,只是她一個老人,除了留下來照顧六王爺,什麼也做不了。
小茯聽完忍不住紅了眼眶:「沒想到六王爺身世也這麼慘……」
老嫗嘆了口氣,替王爺不甘。
宋妗看了看六王爺,他正懵懂的掰着指頭,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故事裏那少年。
蕭鈺感受到了宋妗的目光,扭過頭看了看,朝她咧嘴一笑。
這一笑忽然激起了宋妗的保護欲。
宋妗擦擦蕭鈺臉上的灰塵,他卻順勢倒在宋妗肩上,懶洋洋的打起瞌睡。
「王妃。」老嫗笑道,「看來王爺很喜歡您。」
宋妗只當他是個孩子。十五六歲在現代,可不就是個孩子?
宋妗一時忘了,自己現在的身體也不過十四五歲。
「王妃,奴婢扶王爺回去休息吧。」老嫗爬起來,伸過蒼老的手想要扶蕭鈺。
宋妗看了看,覺得她一個老太太,顫巍巍的可別摔倒了,哪裡扶的動王爺。於是說,「劉阿嬤,我和小茯來吧,您也歇歇。」
劉阿嬤不敢讓王妃動手,又搶不過小茯。便一路跟着他們去了王爺的屋子。
說是王爺的屋子,其實王府里能住的也不過一個小小的庭院,因要成親當今的文宣帝才派人來簡單打掃了一番。
劉阿嬤說如今府里的下人全都遣散了,自願留下的除了她和兩個小孫子,也只有一個瘸腿管家老昌,和王爺身邊的伴讀阿軒了。
等到把王爺扶到院子,老昌和阿軒正好忙完外面的事回來,連忙把王爺攙過去放到榻上。
「王妃。」老昌和阿軒恭恭敬敬行了禮。
「嗯。」宋妗點點頭,對劉阿嬤道,「阿嬤,將你的小孫子也帶來見見吧。」
劉阿嬤應了一聲,去屋子裡喊出兩個小傢伙。
大點的叫阿成,今年七歲,長的瘦瘦的但機靈得很。小點的丫頭叫阿雪,今年也不過三歲,當年被劉阿嬤帶來王府的時候,還在襁褓里呢。
阿雪還是個小孩子,不懂大人之間的事事,她很少出府,大多數時候呆在屋子裡玩。平日里見得除了劉阿嬤和哥哥,便只有阿軒和老昌管家。現在院子里站着兩個溫溫柔柔穿着得體的姐姐,她便忍不住走過去,拉着宋妗的衣袖,糯糯的問:「姐姐你是誰呀?」
劉阿嬤着急阻攔,奈何腿腳不快,「阿雪不得無禮!快給王妃請安。」
到底阿成懂些事了,走上去扯住妹妹的手,恭敬行禮:「見過王妃。」
阿雪不明白髮生了什麼,圓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。阿成卻是懂的,這幾天他從大人口中的話已經能知道,眼前的是六王妃,是六王爺的新娘子。
「哦!」阿雪笑眯眯的咧着小嘴,「我知道了,你是新娘子!」
阿成和劉阿嬤嚇得要命,生怕王妃生氣責罰阿雪。
可是王妃沒有生氣,反而笑着,溫溫柔柔的牽起阿雪這個小糰子的手。
阿雪對新來的王妃喜歡極了。